口虾姑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27 2009年2月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Ltb2000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48 2009年2月7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5行: 第5行:
  【中文名】 口虾姑   【中文名】 口虾姑
-  【地方名】 皮皮虾、虾公驼子、虾姑、赖尿虾、虾耙子、琵琶虾、爬虾。+  【地方名】 [[皮皮虾]]、[[虾公驼子]]、[[虾姑]]、[[赖尿虾]]、[[虾耙子]]、[[琵琶虾]]、[[爬虾]]。
-  【形态特征】口虾蛄亦称东方虾蛄。头部与腹部的前四节愈合,背面头胸甲与胸节明显。腹部七节,分界亦明显,而较头胸两部大而宽,头部前端有大形的具柄的复眼一对,触角两对。第一对内肢顶端分为三个鞭状肢,第二对的外肢为鳞片状。胸部有五;对附肢,其末端为锐钩状,以捕挟食物。胸部六节,前五节的附属肢具鳃,第六对腹肢发达,与尾节组成尾扇。虾姑雌雄异体,雄者胸部末节生有交接器。 +  【形态特征】口虾蛄亦称东方虾蛄。头部与腹部的前四节愈合,背面头胸甲与胸节明显。腹部七节,分界亦明显,而较头胸两部大而宽,头部前端有大形的具柄的复眼一对,[[触角]]两对。第一对内肢顶端分为三个鞭状肢,第二对的外肢为鳞片状。胸部有五;对附肢,其末端为锐钩状,以捕挟[[食物]]。胸部六节,前五节的附属肢具鳃,第六对腹肢发达,与尾节组成尾扇。虾姑雌雄异体,雄者胸部末节生有交接器。
  【分布、产季】虾蛄是沿海近岸性品种。虾蛄喜栖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口虾蛄为渤海湾特有品种,产量较多,据1982年~1983年调查统计,年产量2500吨左右。资源量约5000吨以上。主要渔期在4-7月和10-11月。   【分布、产季】虾蛄是沿海近岸性品种。虾蛄喜栖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口虾蛄为渤海湾特有品种,产量较多,据1982年~1983年调查统计,年产量2500吨左右。资源量约5000吨以上。主要渔期在4-7月和10-11月。
-  【经济价值】虾蛄味道鲜美,价格低廉,为沿海群众喜爱的水产品。现在也成为沿海城市宾馆饭店餐桌上受欢迎的佳肴。口虾姑的食用方法有清蒸、活体腌渍(卤琵琶)、制成虾姑酱以及取肉做馅等。+  【经济价值】虾蛄味道鲜美,价格低廉,为沿海群众喜爱的[[水产品]]。现在也成为沿海城市宾馆饭店餐桌上受欢迎的佳肴。口虾姑的食用方法有清蒸、活体腌渍(卤琵琶)、制成虾姑酱以及取肉做馅等。

当前修订版本


   虾姑科,学名:Squilla orarotia

  【中文名】 口虾姑

  【地方名】 皮皮虾虾公驼子虾姑赖尿虾虾耙子琵琶虾爬虾

  【形态特征】口虾蛄亦称东方虾蛄。头部与腹部的前四节愈合,背面头胸甲与胸节明显。腹部七节,分界亦明显,而较头胸两部大而宽,头部前端有大形的具柄的复眼一对,触角两对。第一对内肢顶端分为三个鞭状肢,第二对的外肢为鳞片状。胸部有五;对附肢,其末端为锐钩状,以捕挟食物。胸部六节,前五节的附属肢具鳃,第六对腹肢发达,与尾节组成尾扇。虾姑雌雄异体,雄者胸部末节生有交接器。

  【分布、产季】虾蛄是沿海近岸性品种。虾蛄喜栖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口虾蛄为渤海湾特有品种,产量较多,据1982年~1983年调查统计,年产量2500吨左右。资源量约5000吨以上。主要渔期在4-7月和10-11月。

  【经济价值】虾蛄味道鲜美,价格低廉,为沿海群众喜爱的水产品。现在也成为沿海城市宾馆饭店餐桌上受欢迎的佳肴。口虾姑的食用方法有清蒸、活体腌渍(卤琵琶)、制成虾姑酱以及取肉做馅等。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