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脂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22 2007年1月13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0:59 2017年8月8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milk fat+[[category:食品]][[category:r]][[category:乳制品]]
- +
-指牛奶经分离机或静置分离后,在得到脱脂乳的同时,获得含脂率较高的部分物质。含脂率一般在18%以上。+
-[[category:r]]+  乳脂是一种从动物的乳汁中分出的脂肪,是食用黄油和奶油的主要成分。
 + 
 +  乳脂简介
 + 
 +  室温下为白色到浅黄色的软固体。碘值约43。皂化值约247——253。其特点是脂肪酸组成范围很广:包括从丁酸到山俞酸的饱和酸,从十碳到二十二碳的单烯酸,少量的十八碳二烯酸,微量的十八碳三烯酸和二十碳、二十二碳多烯酸,如花生四烯酸等。尤其突出的是具有显著含量的丁酸(达3.5%),己酸含量已明显地高于其他油脂(达1.4%),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的含量则低于椰子油和棕榈仁油。
 + 
 +  牛奶中的天然脂肪,是奶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上由低级脂肪酸(如丁酸)及高级脂肪酸衍生的甘油酯混合物组成,其熔点范围低到足以使其在嘴内化为液体。
 + 
 +  提高奶牛乳脂率
 + 
 +  乳脂是牛奶的重要成分,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消化率高达98%,而且含有大量的乳脂性维生素。因此,乳脂也成为衡量牛奶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
 + 
 +  牛奶中的乳脂率受奶牛品种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国荷斯坦奶牛正常的乳脂率平均为3.5%,变化范围为3%——4%。同时,也受到奶牛日粮中精粗比例的影响。
 + 
 +  牛奶中的乳脂约有一半来自于饲料中的经降解后的脂肪,另一半来自于粗饲料在瘤胃中发酵后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酸能被奶牛的乳腺吸收后用于合成乳脂。因此,要提高牛奶中的乳脂率,必须要使用优质粗饲料。
 + 
 +  所谓优质粗饲料是指消化利用率高的粗饲料,如苜蓿干草、羊草等。奶牛日粮中的精粗比例应为40∶60,粗纤维含量以不少于15%为宜,并可根据产奶量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奶牛对精料的需求的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粗料供应,使粗纤维刺激奶牛反刍和唾液腺分泌,保持瘤胃pH值的正常。日粮中粗纤维饲料的长度也不能过短,一般应在7厘米左右,过短会减少奶牛反刍和咀嚼的时间,降低瘤胃pH水平,减少乙酸的产量。
 + 
 +  同时,要控制使用青贮饲料。试验表明,青贮玉米在奶牛稳产方面效果明显,一般饲喂量占日粮干物质的20%,但若快速加大喂量,乳脂率却相应降低。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青贮玉米的pH较低,过量使用会造成奶牛瘤胃生成的乙酸量减少,导致乳脂率下降。增加饲喂次数,尤其是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牛的咀嚼次数增多,唾液量增加,可有效缓冲瘤胃的酸性环境,增加乙酸的生产量,提高乳脂率。

当前修订版本


  乳脂是一种从动物的乳汁中分出的脂肪,是食用黄油和奶油的主要成分。

  乳脂简介

  室温下为白色到浅黄色的软固体。碘值约43。皂化值约247——253。其特点是脂肪酸组成范围很广:包括从丁酸到山俞酸的饱和酸,从十碳到二十二碳的单烯酸,少量的十八碳二烯酸,微量的十八碳三烯酸和二十碳、二十二碳多烯酸,如花生四烯酸等。尤其突出的是具有显著含量的丁酸(达3.5%),己酸含量已明显地高于其他油脂(达1.4%),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的含量则低于椰子油和棕榈仁油。

  牛奶中的天然脂肪,是奶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上由低级脂肪酸(如丁酸)及高级脂肪酸衍生的甘油酯混合物组成,其熔点范围低到足以使其在嘴内化为液体。

  提高奶牛乳脂率

  乳脂是牛奶的重要成分,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消化率高达98%,而且含有大量的乳脂性维生素。因此,乳脂也成为衡量牛奶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

  牛奶中的乳脂率受奶牛品种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国荷斯坦奶牛正常的乳脂率平均为3.5%,变化范围为3%——4%。同时,也受到奶牛日粮中精粗比例的影响。

  牛奶中的乳脂约有一半来自于饲料中的经降解后的脂肪,另一半来自于粗饲料在瘤胃中发酵后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酸能被奶牛的乳腺吸收后用于合成乳脂。因此,要提高牛奶中的乳脂率,必须要使用优质粗饲料。

  所谓优质粗饲料是指消化利用率高的粗饲料,如苜蓿干草、羊草等。奶牛日粮中的精粗比例应为40∶60,粗纤维含量以不少于15%为宜,并可根据产奶量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奶牛对精料的需求的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粗料供应,使粗纤维刺激奶牛反刍和唾液腺分泌,保持瘤胃pH值的正常。日粮中粗纤维饲料的长度也不能过短,一般应在7厘米左右,过短会减少奶牛反刍和咀嚼的时间,降低瘤胃pH水平,减少乙酸的产量。

  同时,要控制使用青贮饲料。试验表明,青贮玉米在奶牛稳产方面效果明显,一般饲喂量占日粮干物质的20%,但若快速加大喂量,乳脂率却相应降低。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青贮玉米的pH较低,过量使用会造成奶牛瘤胃生成的乙酸量减少,导致乳脂率下降。增加饲喂次数,尤其是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牛的咀嚼次数增多,唾液量增加,可有效缓冲瘤胃的酸性环境,增加乙酸的生产量,提高乳脂率。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