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炭球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37 2007年3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03 2011年10月20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5行: 第5行:
同物异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球壳菌目、炭角菌科、炭球菌属 分类地位:球壳菌目、炭角菌科、炭球菌属
-形态特征:子座较小, 近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5cm, 厚1-2cm,表面光或多皱,初期暗紫褐色,后变黑色并光滑发亮,无柄或几无柄。内部纤维状,灰色与褐色环带相间,子囊壳近棒状,有明显孔口。孢子黄褐色或暗褐色、黑褐色,不等边椭圆形,或近肾脏形,13-15.5μm×6-8.9μm。+形态特征:子座较小, 近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5cm, 厚1-2cm,表面光或多皱,初期暗紫褐色,后变黑色并光滑发亮,无柄或几无柄。内部[[纤维]]状,灰色与褐色环带相间,子囊壳近棒状,有明显孔口。孢子黄褐色或暗褐色、黑褐色,不等边椭圆形,或近肾脏形,13-15.5μm×6-8.9μm。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树倒腐木上,常成群生长。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树倒腐木上,常成群生长。
分布地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等。 分布地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等。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 ,引进某些阔叶树木质腐朽。往往发生在栽培食菌的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 ,引进某些阔叶树木质腐朽。往往发生在栽培食菌的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亮炭球菌 拉丁学名:Daldinia bakerii Lloyd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球壳菌目、炭角菌科、炭球菌属 形态特征:子座较小, 近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5cm, 厚1-2cm,表面光或多皱,初期暗紫褐色,后变黑色并光滑发亮,无柄或几无柄。内部纤维状,灰色与褐色环带相间,子囊壳近棒状,有明显孔口。孢子黄褐色或暗褐色、黑褐色,不等边椭圆形,或近肾脏形,13-15.5μm×6-8.9μm。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树倒腐木上,常成群生长。 分布地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等。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 ,引进某些阔叶树木质腐朽。往往发生在栽培食菌的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