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圆孢牛肝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9:07 2007年3月24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11:19 2014年7月11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9行: 第9行: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2-8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至下凹,干,有细微的绒毛,淡红褐色至深咖啡色。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管离生或近离生,白色,后变淡黄色。管口每毫米1-2个。柄近柱形,长2-8cm,粗0.5-2cm,与菌盖同色,有微绒毛,上下略等粗,中空。孢子印淡黄色。孢子近无白,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平滑,7-13μm×5-6μm。侧囊体无色,棒形或近纺锤形,顶端略圆钝或有长细颈,25-35μm×7-8μm。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2-8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至下凹,干,有细微的绒毛,淡红褐色至深咖啡色。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管离生或近离生,白色,后变淡黄色。管口每毫米1-2个。柄近柱形,长2-8cm,粗0.5-2cm,与菌盖同色,有微绒毛,上下略等粗,中空。孢子印淡黄色。孢子近无白,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平滑,7-13μm×5-6μm。侧囊体无色,棒形或近纺锤形,顶端略圆钝或有长细颈,25-35μm×7-8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于橡树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散生至群生。 生态习性 夏秋季于橡树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散生至群生。
-分布地区 浙江、云南、吉林、广东、江苏、湖南、西藏等。 +[[分布]]地区 浙江、云南、吉林、广东、江苏、湖南、西藏等。
经济用途 经济用途
可食用,但在云南地区群众反应有毒,其国外也有毒的记载,采食时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瘤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又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可食用,但在云南地区群众反应有毒,其国外也有毒的记载,采食时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瘤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又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当前修订版本

11619986946329816_small.jpg

中文学名 褐圆孢牛肝菌 拉丁学名 gyroporus castaneus (bull. : fr.) quél. 中文别名 栎牛肝菌、褐空柄牛肝 同物异名 图 592 褐圆孢牛肝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3. 囊体 分类地位 伞菌目、牛肝菌科、圆孢牛肝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2-8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至下凹,干,有细微的绒毛,淡红褐色至深咖啡色。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管离生或近离生,白色,后变淡黄色。管口每毫米1-2个。柄近柱形,长2-8cm,粗0.5-2cm,与菌盖同色,有微绒毛,上下略等粗,中空。孢子印淡黄色。孢子近无白,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平滑,7-13μm×5-6μm。侧囊体无色,棒形或近纺锤形,顶端略圆钝或有长细颈,25-35μm×7-8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于橡树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散生至群生。 分布地区 浙江、云南、吉林、广东、江苏、湖南、西藏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但在云南地区群众反应有毒,其国外也有毒的记载,采食时注意。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瘤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又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