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5:43 2008年7月2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Rukala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1:19 2009年3月16日) (编辑) (undo)
Violin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w]]
 +
<font color=red>【英文名称】:</font>micro emulsion,简称“ME” <font color=red>【英文名称】:</font>micro emulsion,简称“ME”

当前修订版本


【英文名称】:micro emulsion,简称“ME”

【定义】:是一种液—液分散体系,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的比例混合,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 【性质特点】:由于除了具有乳剂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粒径小,透明,稳定等特殊优点,在药物制剂及临床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目前,微乳是一新型理想的药物释放载体。具有透明,稳定吸收完善,靶向释药等特点,并提高了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日益提高,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本质及形成机理】:至今看法还不一致。尚没有一种理论能完整地解释微乳的形成。目前影响较大的理论有:
  1界面张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微乳形成过程中,界面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可以使O/W界面张力下降,加入一定量的辅助剂可使O/W界面张力进一步下降,甚至降为负值。最终导致界面增加,微乳形成.
  2增溶理论 该理论认为微乳是胀大的胶团。胶团和加溶胶团均为热力学稳定体系,故微乳亦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但此理论无法解释为何只要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团浓度即可发生加溶作用,而此时微乳并不一定能够形成。
  3热力学理论 有人利用热力学方法求算出微乳形成的白由能及其相转变的条件来研究微乳的形成条件,但距指导实际工作还相差甚远。

【制备】:微乳制备应满足3个条件:在油水界面短暂的负界面张力:流动的界面膜:油分子和界面膜的联系和渗透。微乳液自发形成无需外界做功,主要靠该体系中各种成分的匹配。为了寻找这种匹配关系,目前采用HLB值,相转换温度,盐度扫描等方法。

【备注】:微乳液首先由schulman等发现并命名。80年代后作为药物载体受到医药界的重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微乳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混和,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它已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三次采油、酶催化等方面。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