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00 2008年6月14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0:35 2016年7月19日) (编辑) (undo)
Lmjiao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稻 rice  
-[[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演变而成。 +[[category:食品]][[category:d]][[category:杂粮]]
-产区分布 从北纬50°~51°(中国黑龙江的黑河流域)到南纬34°~ 35°( 南美洲大西洋沿岸 ),从平原到海拔2700米的高原地带都有栽培。东亚和东南亚是集中产区,播种面积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中国稻区遍及全国,以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主。广东、广西和福建主要是双季连作稻;长江流域各地也有部分双季连作稻;长江、黄河之间是发展中的稻麦两熟区;黄河以北,东北至黑龙江,西北至新疆,不少是新稻区和盐碱地稻区。  
-类型 栽培稻可按形态特性、生育期、生态适应性和子粒的生化成分等区分为不同的类型。①籼稻和粳稻。籼稻株形松散,分蘖强,叶色较淡,易落粒,成熟较快,通常无芒,米粒细长,颖毛短而散生,煮饭粘性较弱而胀性较好,适应于高温、多湿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淮河以南的平地、低地。粳稻株形紧凑,分蘖弱,叶色较深,不易落粒,成熟较慢,有些品种有芒,米粒短厚,颖毛长而密或无颖毛,煮饭粘性较强而胀性较差,适应温带气候,且较耐寒,中国除太湖地区外,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北各地。②糯稻和非糯稻。主要是米粒淀粉特性的差异。糯稻米粒含支链淀粉98%以上,不含或含很少直链淀粉,因而粘性强,煮饭胀性差。非糯稻米粒除含支链淀粉外,还含有20%~30%的直链淀粉,因而粘性小,煮饭胀性大。非糯稻和糯稻都有籼型和粳型。③水稻和陆稻。陆稻有较强的耐旱性,根系较发达,表皮较厚,气孔较少,裂生通气组织仅有残存。水稻特别是浮稻和深水稻根部与茎叶间有裂生通气组织贯通,故耐涝性强。浮稻浮生水中,地上茎节能发根、分蘖,并随水位上涨而伸长,茎长可达5米以上;深水稻茎高 170~270厘米,生存的水深可达140厘米左右。水、陆稻都有籼、粳型。④晚稻和早、中稻。按生育期长短,籼、粳稻都可分为早 、中、晚熟。晚稻对短日照敏感,只有在严格的短日照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感温性而正常抽穗成熟。早稻对日照长短无严格要求,而感温性显著。 +  稻米(Oryza sativa)也叫稻或水稻是一种可食用的谷物,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湿, 中国南方俗称其为“稻谷”或“谷子”,脱壳的粮食是大米。煮熟后称米饭(中国北方讲法)或白饭(中国南方讲法)。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稻米不仅是食粮,同时还可以作为酿酒、制造饴糖的原料[1]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它。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规定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
-形态特征 根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根系主要分布在离表土10厘米以上土层中。茎秆圆形,中空有节;基部 5~13个节间不伸长,称为分蘖节。基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称为分蘖。发育小花的内、外稃合缝位于扁形稻粒中间,而不在两侧,是稻属的特征。碾米时将内、外稃和糠层连同胚一同剥离,成为精白米。种皮有黄、红、紫黑等颜色,是区别品种的重要特征。+  '''形态特征'''
-[[category:d]]+  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厘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 
 +  '''生长习性'''
 + 
 +  稻(Oryza sativa)是一种禾本科,单子叶,性喜温湿一年生草本自花授粉植物。根据生长习性,稻又可分为水稻和旱稻。通常水稻被分为两种即籼稻(Indica rice)和粳稻(Japonica rice)。一般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粳稻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水稻根据米粒长度又分为长粒型,中粒型和短粒型。稻是一种可食用的谷物,中国南方俗称其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 煮熟后称米饭(中国北方讲法)或白饭(中国南方讲法)。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它。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定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
 + 
 +  '''品种分类'''
 + 
 +  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稻谷按它的生长期、粒形和粒质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
 + 
 +  籼稻籽粒细而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容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米饭胀性较大,黏性较小。粳稻籽粒短而阔,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黏性较大。
 + 
 +  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的不同,籼稻和粳稻又可分为早稻谷和晚稻谷二类。就同一类型稻谷而言,一般情况下,早稻谷米粒腹白大,角质粒少,品质比晚稻谷差。早稻谷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而晚稻谷米质坚实,耐压性好,加工时碎米较少,出米率较高。就米饭的食味而言,早稻谷比晚稻谷差。如果是比较早、晚稻谷的品质,晚籼稻谷的品质仍然优于早籼稻谷。
 + 
 +  糯稻谷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黏性大,按其粒形可分为籼糯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或细长形)和粳糯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
 + 
 +  '''主要价值'''
 + 
 +  营养
 + 
 +  稻谷主要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 
 +  水分是稻谷的重要化学成分,它对稻谷的生理有重大影响,与稻谷的储存和加工关系也很密切。稻谷的水分在14%左右。
 + 
 +  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等)是稻谷的主要成分,约占稻谷的65%左右,其中最多的是淀粉。淀粉主要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支链淀粉是稻谷淀粉的主要组成部分,糯稻含直链淀粉仅1%-2%,粳稻和籼稻含直链淀粉约8%-28%。
 + 
 +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体和生物的营养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稻谷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8%-10%。谷蛋白是糙米的主要蛋白质(占蛋白质的2/3-4/5),谷蛋白的分布规律是米粒中心部分含量最高,越向外层含量愈低。
 + 
 +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在生物上的最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而类脂对新陈代谢的调节起主要作用,类之中主要包括蜡、磷脂、固醇等物质。稻谷的脂肪含量约2%,蜡主要存在于皮层脂肪(米糠油)中,含量为米糠油的3%-9%,磷脂占稻谷全脂的3%-12%。
 + 
 +  矿物质和维生素,主要因生产时土壤成分的不同以及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稻谷的矿物质主要存在于稻壳、胚和皮层中,而胚乳中含量极少。因此,大米加工的精度越高,矿物质含量就越低。稻谷的维生素主要分布于糊粉层和胚中。
 + 
 +  '''注意事项'''
 + 
 +  大米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 
 +  营养成分
 + 
 +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可食部100 水分(克) 13.3 能量(千卡) 346
 + 
 +  能量(千焦) 1448 蛋白质(克) 7.4 脂肪(克) 0.8
 + 
 +  碳水化合物(克) 77.9膳食纤维(克) 0.7胆固醇(毫克) 0
 + 
 +  灰份(克) 0.6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 
 +  视黄醇(毫克) 0硫胺素(微克) 0.11核黄素(毫克) 0.05
 + 
 +  尼克酸(毫克) 1.9 维生素C(毫克) 0维生素E(T)(毫克) 0.46
 + 
 +  a-E 0 (β-γ)-E 0 δ-E 0
 + 
 +  钙(毫克) 13磷(毫克) 110钾(毫克) 103
 + 
 +  钠(毫克) 3.8 镁(毫克) 34铁(毫克) 2.3
 + 
 +  锌(毫克) 1.7 硒(微克) 2.23 铜(毫克) 0.3
 + 
 +  锰(毫克) 1.29 碘(毫克) 0
 + 
 +  稻米各种营养成分的数值因品种不同、加工程度不同等变化较大。一般越是精白的大米,由于富含蛋白、脂肪的糠层部分被除去,因此含淀粉比例增大。从营养角度讲,精白米的蛋白、脂肪和其他微量成分较少。
 + 
 +  '''中医角度'''
 + 
 +  籼米具有补脾、利胃、清肺等功能;
 + 
 +  粳米、糯米具有补中益气、温暖脾胃等功效;
 + 
 +  黑米的营养成分比普通稻米高,有开胃益中、滑涩补盘、补肺补肝、活血化瘀等功效;
 + 
 +  香米具有活血益气、补肾健身等作用。
 + 
 +  '''烹调'''
 + 
 +  饭与粥
 + 
 +  稻变成米之后的烹调方式相当多种,但基本上可依煮出来后的含水量来分类,最简单的有以下两种:
 + 
 +  米饭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主食之一
 + 
 +  五花八门的米食
 + 
 +  一、 条类米制品
 + 
 +  一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制作而成面条或面线的形状。部份于制作过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时以滚水烫熟即可食用。
 + 
 +  一碗白粥配些肉松酸菜,是许多亚洲人的早餐
 + 
 +  (1)米粉:历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晋南北朝的食品。当时中国南方盛产稻米,而米粉因携带、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汤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
 + 
 +  (2)米线:与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国云南的过桥米线为源,亦最为著名。
 + 
 +  (3)饵丝:中国云南食品,没有米线的滑溜。一般滇西和滇西北人比较爱好吃饵丝,而滇东滇中一带比较喜欢米线。著名的饵丝是腾冲饵丝。
 + 
 +  (4)金边粉:金边是柬埔寨首都的名称,现时金边粉也成为越南菜和泰国菜的一部份。
 + 
 +  (5)檬粉:檬粉形状与中国的米线一样,在越南语中是米粉的意思。以捞檬粉较为著名。
 + 
 +  (6)宾海:越南美食之一鲜银丝米粉绕成薄片形状,用生菜、香菜草、花生米、烤肉、甘蔗虾等包起来蘸鱼露吃,著名宾海并盘有烤肉、烤海鲜、蔗虾、春卷,一次可以品尝多种越式美食。
 + 
 +  叉肉濑是香港当见的食品,常见于茶餐厅及烧味饭店
 + 
 +  (7)酹粉(俗写作濑粉):中国广东地区的食品,经常伴叉烧和烧鸭等烧味,如:叉烧濑、宾巾(Banh Canh)在越南语中是濑粉的意思。
 + 
 +  (8)河粉(或称沙河粉):源自中国广州沙河,最著名的为干炒牛河及生牛肉沙河粉。河粉亦在东南亚相当普遍,Pho(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火”)在越南语中是河粉的意思。
 + 
 +  (9)粿条(又称粄条或粿仔条):泰国米制品,与河粉相似,Hu tieu(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好雕”)在越南语中是粿条的意思。
 + 
 +  '''加工类米制品'''
 + 
 +  此外,还有加工成各种糕点或小吃食用的,如:
 + 
 +  (1)锅巴:煮饭时锅底微焦,全干的部份。炸锅巴来做菜,也相当有名。四川菜中就有一道锅巴肉片。
 + 
 +  (2)米香(华南地区称米通,又称爆米花):不加水,只用高温使米膨胀。一般以混合糖的制法为主,近年亦有朱古力、花生味等口味。参看:爆米香-制作流程 米花糖:与米通相似。一般以棒状或条状售卖。
 + 
 +  (3)米糕:参看:南方澳庙口米糕
 + 
 +  (4)米饼:包括雪米饼、香米饼、仙贝及婴儿吃的牙饼等。
 + 
 +  (5)米果:日式米饼。把剩下的米,搓成块状拿去炸,之后加上海苔粉。
 + 
 +  (6)肠粉(又称拉肠、布拉肠、猪肠粉):广东小吃,传统以碎肉、鱼片、虾仁为馅。也是港式酒楼常见的点心,一般常见的以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为主。香港传统粥店则会提供炸两滑肠粉,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粥店也有净肠粉,也是一种街头小吃,经常配以甜酱、辣酱、芝麻食用。
 + 
 +  (7)萝卜糕:中国南方的菜色。将萝卜切丝后混入米浆蒸制成的料理。
 + 
 +  (8)粿:甜粿、芋粿、红龟粿、草仔粿、菜头粿、碗粿、发粿,常为民俗祭祀食品。
 + 
 +  (9)寿司:(日语平假名:すし,sushi,也作“鮨”或“鲊”)传统日本食品,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
 + 
 +  (10)其他:
 + 
 +  米苔目、麻糬、竹笋包、猪血糕(又称为米血或米血糕)
 + 
 +  用米做成的饮料
 + 
 +  用米做成的饮料有相当多种:将米炒制后做成的米茶和糙米茶相当有名,而当中米酒可能最为大众所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产的三花酒、浙江省出产的加饭酒、黄酒、女儿红、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酿制的,部份酒类亦有以糯米酿成的。米酒也是台湾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甚至还引起米酒抢购潮。此外,属日本米酒类的清酒,其国际知名度也相当高。米浆则是一种冷热皆可的饮料,制法与豆浆相似,一般是将米浸泡5、6个小时,将米炒过与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米浆也是河粉、肠粉等的制作程序之一。此外,有些啤酒的副原料中也有米。
 + 
 +  控制体重
 + 
 +  有关稻米是否有助于减肥的问题,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2014年9月22日,澳洲科学家表示有证据显示稻米有助于控制体重,尤其深色稻米的效果尤为明显,因而他们鼓励澳洲人不要放弃吃米饭,而且应尽量吃棕色或深色的稻米。
 + 
 +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医学院博士史祖敏(Zumin Shi,音译)指出,近年来,受澳洲民众对低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追求的影响,米饭已不再流行。但他称,其实米饭对于调节体重很有帮助。
 + 
 +  史博士表示,外界通常认为米饭等淀粉类食品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实际上,碳水化合物之间的质量差异会令结果有所不同。有证据显示,使用全谷物食品对控制体重有好处。同时,大量研究证明,吃米饭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可防止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不过,他还警告,这一观点仍有待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考量,比如有研究称米饭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或罹患糖尿病等。
 + 
 +  史博士还表示,米饭通常使用水来煮熟,因而其热量密度低于面食,而棕色或黑色等深色稻米则更有营养。有证据表明,用米饭取代面食有利于健康,尤其是未加工的棕色或褐色稻米,要比精加工的白稻米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 
 +  '''植物文化'''
 + 
 +  中国古代的时候,小米(粟)也很重要,但在3000多年前,稻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时代约在商朝,当时稻这个字,只有类似“臼”字的字形,后来周朝种稻较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当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风打稻,用手舂米。
 + 
 +  '''稻米的篆字字形'''
 + 
 +  至于“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点,上下三点,代表着米粒。后来将中间的点连起来,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东汉许慎在其著作一本关于汉字的解说书《说文解字》中说到“米,穬粟实也。像禾实之形。”,后在汉字中也有将“粟米”称为“小米”,“稻米”为“大米”。
 + 
 +  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中国种稻的历史相当悠久是无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学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种,中国有很多考古地点陆续发现了一些早期的稻谷。如1995年在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发现了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前,据知是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出土有约7000年前的稻种残留物;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中国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学家拿来重新种植,并加入杂交稻的品种当中。
 + 
 +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占全世界35%的产量。在中国的南方主要生产籼稻,北方生产粳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就包括环绕的麦穗(嘉禾)。
 + 
 +  相传神农氏教会农民种稻的技术
 + 
 +  中国南方俗称稻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多为白色,但亦有淡红色(如胭脂米)、淡绿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云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种。),煮熟的大米中国北方称其为米饭,中国南方称之为白饭,香港亦有俗称靓仔(源自潮州话)。
 + 
 +  中国积极对水稻和旱稻进行研究,还发展最快的杂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动中国农业来解决和帮助经济、粮食等问题。云南的西双版纳还保留了数种野生水稻,这里的水稻是全世界水稻的始祖。
 + 
 +  '''成语及谚语'''
 + 
 +  如说稻米有稻米文明的话,中国人最常打招呼的是“你吃饭了吗?”,可能就是稻米文明的最佳代表话。自古便有开门七件事之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中国人视米为主食之重视程度。而唐朝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 
 +  其他谚语:
 + 
 +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灵巧能干的妇女,没米也是做不出饭来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 
 +  (2)“一样米养百样人”:意思为吃同样的米,却养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不同身份的人来。比喻社会上各形各色的人都有或指家庭里各人的吃的都一样,却性格各异。
 + 
 +  (3)“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以糯米能沾著木虱来喻意万物相生相克。
 + 
 +  (4)“食盐多过你食米”:意喻经验比他人丰富。
 + 
 +  (5)“吃米不知米贵(价)”:可比喻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不了解。
 + 
 +  (6)“偷鸡不著蚀把米”:意喻贪心得不到好处还要受害其中。
 + 
 +  '''风俗'''
 + 
 +  中国风俗中,夫妻如生下男孩,满月时要赠送油饭给亲友,以兹庆祝。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国家,当中不少民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因而有举行庆祝稻米收成的庆典。如高山族便喜将稻米煮成饭,或把糯米蒸成糕与米粑庆祝各种节日或来宾。汉族在农历新年时吃元宵(汤圆)、年糕及萝卜糕;在端午节吃糭等习俗。
 + 
 +  '''生产现状'''
 + 
 +  生产方面,2季度,我国进入早稻种植和生长的主要阶段。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5月初我国早稻全面完成栽插,预计早稻种植面积达8761万亩,比上年增加113万亩。目前秧苗长势普遍较好,各地正加强田间管理,加上南方地区积极推进“单改双”,早稻有望再获丰收。
 + 
 +  市场方面,2013年上半年,国内稻米市场整体呈现粳强籼弱态势。其中,早籼稻市场购销不旺,价格走势稳中趋弱;而粳米品质较好、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其价格高位走强。2季度,这一格局得以延续。由于东北地区的农户进入农耕准备和耕作时段无暇售粮,而粳米的社会库存总体较少,再加上端午节带来的节日效应,粳米购销市场活跃,价格走势偏强。6月粳米价格达4311元/吨,同比上涨5.8%,比3月平均价格上涨1.4%。另一方面,南方籼稻市场在进口低价大米的持续涌入下更受“镉超标大米”事件冲击,这使得本就购销不旺的籼米市场雪上加霜、更显疲态。据统计,受“毒大米”事件影响,今年销往广东、福建等地的大米量明显下降。5——6月,由于收储企业倒库容轮出早稻,导致早籼米价格出现连续环比下跌,6月早籼米为3812元/吨,比3月均价跌去1.7%。

当前修订版本


  稻米(Oryza sativa)也叫稻或水稻是一种可食用的谷物,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湿, 中国南方俗称其为“稻谷”或“谷子”,脱壳的粮食是大米。煮熟后称米饭(中国北方讲法)或白饭(中国南方讲法)。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稻米不仅是食粮,同时还可以作为酿酒、制造饴糖的原料[1]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它。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规定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

  形态特征

  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厘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生长习性

  稻(Oryza sativa)是一种禾本科,单子叶,性喜温湿一年生草本自花授粉植物。根据生长习性,稻又可分为水稻和旱稻。通常水稻被分为两种即籼稻(Indica rice)和粳稻(Japonica rice)。一般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粳稻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水稻根据米粒长度又分为长粒型,中粒型和短粒型。稻是一种可食用的谷物,中国南方俗称其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 煮熟后称米饭(中国北方讲法)或白饭(中国南方讲法)。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它。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定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

  品种分类

  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稻谷按它的生长期、粒形和粒质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

  籼稻籽粒细而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容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米饭胀性较大,黏性较小。粳稻籽粒短而阔,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黏性较大。

  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的不同,籼稻和粳稻又可分为早稻谷和晚稻谷二类。就同一类型稻谷而言,一般情况下,早稻谷米粒腹白大,角质粒少,品质比晚稻谷差。早稻谷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而晚稻谷米质坚实,耐压性好,加工时碎米较少,出米率较高。就米饭的食味而言,早稻谷比晚稻谷差。如果是比较早、晚稻谷的品质,晚籼稻谷的品质仍然优于早籼稻谷。

  糯稻谷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黏性大,按其粒形可分为籼糯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或细长形)和粳糯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

  主要价值

  营养

  稻谷主要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水分是稻谷的重要化学成分,它对稻谷的生理有重大影响,与稻谷的储存和加工关系也很密切。稻谷的水分在14%左右。

  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等)是稻谷的主要成分,约占稻谷的65%左右,其中最多的是淀粉。淀粉主要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支链淀粉是稻谷淀粉的主要组成部分,糯稻含直链淀粉仅1%-2%,粳稻和籼稻含直链淀粉约8%-28%。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体和生物的营养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稻谷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8%-10%。谷蛋白是糙米的主要蛋白质(占蛋白质的2/3-4/5),谷蛋白的分布规律是米粒中心部分含量最高,越向外层含量愈低。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在生物上的最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而类脂对新陈代谢的调节起主要作用,类之中主要包括蜡、磷脂、固醇等物质。稻谷的脂肪含量约2%,蜡主要存在于皮层脂肪(米糠油)中,含量为米糠油的3%-9%,磷脂占稻谷全脂的3%-12%。

  矿物质和维生素,主要因生产时土壤成分的不同以及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稻谷的矿物质主要存在于稻壳、胚和皮层中,而胚乳中含量极少。因此,大米加工的精度越高,矿物质含量就越低。稻谷的维生素主要分布于糊粉层和胚中。

  注意事项

  大米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营养成分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可食部100 水分(克) 13.3 能量(千卡) 346

  能量(千焦) 1448 蛋白质(克) 7.4 脂肪(克) 0.8

  碳水化合物(克) 77.9膳食纤维(克) 0.7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6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硫胺素(微克) 0.11核黄素(毫克) 0.05

  尼克酸(毫克) 1.9 维生素C(毫克) 0维生素E(T)(毫克) 0.46

  a-E 0 (β-γ)-E 0 δ-E 0

  钙(毫克) 13磷(毫克) 110钾(毫克) 103

  钠(毫克) 3.8 镁(毫克) 34铁(毫克) 2.3

  锌(毫克) 1.7 硒(微克) 2.23 铜(毫克) 0.3

  锰(毫克) 1.29 碘(毫克) 0

  稻米各种营养成分的数值因品种不同、加工程度不同等变化较大。一般越是精白的大米,由于富含蛋白、脂肪的糠层部分被除去,因此含淀粉比例增大。从营养角度讲,精白米的蛋白、脂肪和其他微量成分较少。

  中医角度

  籼米具有补脾、利胃、清肺等功能;

  粳米、糯米具有补中益气、温暖脾胃等功效;

  黑米的营养成分比普通稻米高,有开胃益中、滑涩补盘、补肺补肝、活血化瘀等功效;

  香米具有活血益气、补肾健身等作用。

  烹调

  饭与粥

  稻变成米之后的烹调方式相当多种,但基本上可依煮出来后的含水量来分类,最简单的有以下两种:

  米饭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主食之一

  五花八门的米食

  一、 条类米制品

  一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制作而成面条或面线的形状。部份于制作过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时以滚水烫熟即可食用。

  一碗白粥配些肉松酸菜,是许多亚洲人的早餐

  (1)米粉:历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晋南北朝的食品。当时中国南方盛产稻米,而米粉因携带、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汤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

  (2)米线:与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国云南的过桥米线为源,亦最为著名。

  (3)饵丝:中国云南食品,没有米线的滑溜。一般滇西和滇西北人比较爱好吃饵丝,而滇东滇中一带比较喜欢米线。著名的饵丝是腾冲饵丝。

  (4)金边粉:金边是柬埔寨首都的名称,现时金边粉也成为越南菜和泰国菜的一部份。

  (5)檬粉:檬粉形状与中国的米线一样,在越南语中是米粉的意思。以捞檬粉较为著名。

  (6)宾海:越南美食之一鲜银丝米粉绕成薄片形状,用生菜、香菜草、花生米、烤肉、甘蔗虾等包起来蘸鱼露吃,著名宾海并盘有烤肉、烤海鲜、蔗虾、春卷,一次可以品尝多种越式美食。

  叉肉濑是香港当见的食品,常见于茶餐厅及烧味饭店

  (7)酹粉(俗写作濑粉):中国广东地区的食品,经常伴叉烧和烧鸭等烧味,如:叉烧濑、宾巾(Banh Canh)在越南语中是濑粉的意思。

  (8)河粉(或称沙河粉):源自中国广州沙河,最著名的为干炒牛河及生牛肉沙河粉。河粉亦在东南亚相当普遍,Pho(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火”)在越南语中是河粉的意思。

  (9)粿条(又称粄条或粿仔条):泰国米制品,与河粉相似,Hu tieu(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好雕”)在越南语中是粿条的意思。

  加工类米制品

  此外,还有加工成各种糕点或小吃食用的,如:

  (1)锅巴:煮饭时锅底微焦,全干的部份。炸锅巴来做菜,也相当有名。四川菜中就有一道锅巴肉片。

  (2)米香(华南地区称米通,又称爆米花):不加水,只用高温使米膨胀。一般以混合糖的制法为主,近年亦有朱古力、花生味等口味。参看:爆米香-制作流程 米花糖:与米通相似。一般以棒状或条状售卖。

  (3)米糕:参看:南方澳庙口米糕

  (4)米饼:包括雪米饼、香米饼、仙贝及婴儿吃的牙饼等。

  (5)米果:日式米饼。把剩下的米,搓成块状拿去炸,之后加上海苔粉。

  (6)肠粉(又称拉肠、布拉肠、猪肠粉):广东小吃,传统以碎肉、鱼片、虾仁为馅。也是港式酒楼常见的点心,一般常见的以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为主。香港传统粥店则会提供炸两滑肠粉,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粥店也有净肠粉,也是一种街头小吃,经常配以甜酱、辣酱、芝麻食用。

  (7)萝卜糕:中国南方的菜色。将萝卜切丝后混入米浆蒸制成的料理。

  (8)粿:甜粿、芋粿、红龟粿、草仔粿、菜头粿、碗粿、发粿,常为民俗祭祀食品。

  (9)寿司:(日语平假名:すし,sushi,也作“鮨”或“鲊”)传统日本食品,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

  (10)其他:

  米苔目、麻糬、竹笋包、猪血糕(又称为米血或米血糕)

  用米做成的饮料

  用米做成的饮料有相当多种:将米炒制后做成的米茶和糙米茶相当有名,而当中米酒可能最为大众所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产的三花酒、浙江省出产的加饭酒、黄酒、女儿红、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酿制的,部份酒类亦有以糯米酿成的。米酒也是台湾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甚至还引起米酒抢购潮。此外,属日本米酒类的清酒,其国际知名度也相当高。米浆则是一种冷热皆可的饮料,制法与豆浆相似,一般是将米浸泡5、6个小时,将米炒过与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米浆也是河粉、肠粉等的制作程序之一。此外,有些啤酒的副原料中也有米。

  控制体重

  有关稻米是否有助于减肥的问题,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2014年9月22日,澳洲科学家表示有证据显示稻米有助于控制体重,尤其深色稻米的效果尤为明显,因而他们鼓励澳洲人不要放弃吃米饭,而且应尽量吃棕色或深色的稻米。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医学院博士史祖敏(Zumin Shi,音译)指出,近年来,受澳洲民众对低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追求的影响,米饭已不再流行。但他称,其实米饭对于调节体重很有帮助。

  史博士表示,外界通常认为米饭等淀粉类食品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实际上,碳水化合物之间的质量差异会令结果有所不同。有证据显示,使用全谷物食品对控制体重有好处。同时,大量研究证明,吃米饭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可防止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不过,他还警告,这一观点仍有待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考量,比如有研究称米饭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或罹患糖尿病等。

  史博士还表示,米饭通常使用水来煮熟,因而其热量密度低于面食,而棕色或黑色等深色稻米则更有营养。有证据表明,用米饭取代面食有利于健康,尤其是未加工的棕色或褐色稻米,要比精加工的白稻米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植物文化

  中国古代的时候,小米(粟)也很重要,但在3000多年前,稻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时代约在商朝,当时稻这个字,只有类似“臼”字的字形,后来周朝种稻较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当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风打稻,用手舂米。

  稻米的篆字字形

  至于“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点,上下三点,代表着米粒。后来将中间的点连起来,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东汉许慎在其著作一本关于汉字的解说书《说文解字》中说到“米,穬粟实也。像禾实之形。”,后在汉字中也有将“粟米”称为“小米”,“稻米”为“大米”。

  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中国种稻的历史相当悠久是无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学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种,中国有很多考古地点陆续发现了一些早期的稻谷。如1995年在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发现了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前,据知是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出土有约7000年前的稻种残留物;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中国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学家拿来重新种植,并加入杂交稻的品种当中。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占全世界35%的产量。在中国的南方主要生产籼稻,北方生产粳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就包括环绕的麦穗(嘉禾)。

  相传神农氏教会农民种稻的技术

  中国南方俗称稻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多为白色,但亦有淡红色(如胭脂米)、淡绿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云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种。),煮熟的大米中国北方称其为米饭,中国南方称之为白饭,香港亦有俗称靓仔(源自潮州话)。

  中国积极对水稻和旱稻进行研究,还发展最快的杂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动中国农业来解决和帮助经济、粮食等问题。云南的西双版纳还保留了数种野生水稻,这里的水稻是全世界水稻的始祖。

  成语及谚语

  如说稻米有稻米文明的话,中国人最常打招呼的是“你吃饭了吗?”,可能就是稻米文明的最佳代表话。自古便有开门七件事之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中国人视米为主食之重视程度。而唐朝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其他谚语: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灵巧能干的妇女,没米也是做不出饭来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2)“一样米养百样人”:意思为吃同样的米,却养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不同身份的人来。比喻社会上各形各色的人都有或指家庭里各人的吃的都一样,却性格各异。

  (3)“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以糯米能沾著木虱来喻意万物相生相克。

  (4)“食盐多过你食米”:意喻经验比他人丰富。

  (5)“吃米不知米贵(价)”:可比喻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不了解。

  (6)“偷鸡不著蚀把米”:意喻贪心得不到好处还要受害其中。

  风俗

  中国风俗中,夫妻如生下男孩,满月时要赠送油饭给亲友,以兹庆祝。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国家,当中不少民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因而有举行庆祝稻米收成的庆典。如高山族便喜将稻米煮成饭,或把糯米蒸成糕与米粑庆祝各种节日或来宾。汉族在农历新年时吃元宵(汤圆)、年糕及萝卜糕;在端午节吃糭等习俗。

  生产现状

  生产方面,2季度,我国进入早稻种植和生长的主要阶段。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5月初我国早稻全面完成栽插,预计早稻种植面积达8761万亩,比上年增加113万亩。目前秧苗长势普遍较好,各地正加强田间管理,加上南方地区积极推进“单改双”,早稻有望再获丰收。

  市场方面,2013年上半年,国内稻米市场整体呈现粳强籼弱态势。其中,早籼稻市场购销不旺,价格走势稳中趋弱;而粳米品质较好、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其价格高位走强。2季度,这一格局得以延续。由于东北地区的农户进入农耕准备和耕作时段无暇售粮,而粳米的社会库存总体较少,再加上端午节带来的节日效应,粳米购销市场活跃,价格走势偏强。6月粳米价格达4311元/吨,同比上涨5.8%,比3月平均价格上涨1.4%。另一方面,南方籼稻市场在进口低价大米的持续涌入下更受“镉超标大米”事件冲击,这使得本就购销不旺的籼米市场雪上加霜、更显疲态。据统计,受“毒大米”事件影响,今年销往广东、福建等地的大米量明显下降。5——6月,由于收储企业倒库容轮出早稻,导致早籼米价格出现连续环比下跌,6月早籼米为3812元/吨,比3月均价跌去1.7%。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