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苦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7:30 2007年4月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8:21 2013年3月18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4行: | 第4行: | ||
秆高3-4m,径1.5-2cm,新秆绿色,厚被脱落性白粉,节间长20-35cm;箨环具圆环状木栓质残留物。箨鞘革质,迟落,淡棕色,疏被棕色细点或具紫红色条纹,具油脂光泽,基部具棕色长绒毛;箨耳小,半圆形,紫色,具数条紫红色脱落性遂毛;箨舌紫红色,微凹或波状,高约3mm;箨叶披针形,外翻。叶片披针形,长13-18cm,宽1.5-2.5cm。笋期5月至6月初。整秆作篱笆及搭棚架等用。 | 秆高3-4m,径1.5-2cm,新秆绿色,厚被脱落性白粉,节间长20-35cm;箨环具圆环状木栓质残留物。箨鞘革质,迟落,淡棕色,疏被棕色细点或具紫红色条纹,具油脂光泽,基部具棕色长绒毛;箨耳小,半圆形,紫色,具数条紫红色脱落性遂毛;箨舌紫红色,微凹或波状,高约3mm;箨叶披针形,外翻。叶片披针形,长13-18cm,宽1.5-2.5cm。笋期5月至6月初。整秆作篱笆及搭棚架等用。 | ||
- | 分布:广西、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陕西有栽培。 | + | [[分布]]:广西、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陕西有栽培。 |
当前修订版本
斑苦竹(P.maculatus(McClure) C.D.Chu et C.S.Chao)
秆高3-4m,径1.5-2cm,新秆绿色,厚被脱落性白粉,节间长20-35cm;箨环具圆环状木栓质残留物。箨鞘革质,迟落,淡棕色,疏被棕色细点或具紫红色条纹,具油脂光泽,基部具棕色长绒毛;箨耳小,半圆形,紫色,具数条紫红色脱落性遂毛;箨舌紫红色,微凹或波状,高约3mm;箨叶披针形,外翻。叶片披针形,长13-18cm,宽1.5-2.5cm。笋期5月至6月初。整秆作篱笆及搭棚架等用。
分布:广西、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陕西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