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蒂木层孔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 07:54 2007年3月29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6:14 2012年10月13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 第7行: | 第7行: | ||
|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木质,坚硬,多年生,无柄,侧生于基物上。菌盖半球形或马蹄形,4.5-9.5cm×5-14.5cm,厚4-12.5cm,初土黄色,后变黄褐色,灰黑褐色至深灰黑色,有明显的同心环棱和轮沟,老时龟裂。盖边缘厚而钝,黄褐色,有滑润感。菌肉锈褐色,厚1-3.5mm,木质。菌管多层,层次明显,同菌肉色,长1.2cm,表面粟褐色,较平整。管口小而密,圆形,壁较厚,每毫米5-6个。菌丝黄褐色至褐色,少分枝,粗2.3-4μm。刚毛无或稀少,褐色。担子棒状, 4小梗。孢子近球形或广椭圆形,无色,平滑,6.5-7.5(8) μm×6.0-6.5μm。 |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木质,坚硬,多年生,无柄,侧生于基物上。菌盖半球形或马蹄形,4.5-9.5cm×5-14.5cm,厚4-12.5cm,初土黄色,后变黄褐色,灰黑褐色至深灰黑色,有明显的同心环棱和轮沟,老时龟裂。盖边缘厚而钝,黄褐色,有滑润感。菌肉锈褐色,厚1-3.5mm,木质。菌管多层,层次明显,同菌肉色,长1.2cm,表面粟褐色,较平整。管口小而密,圆形,壁较厚,每毫米5-6个。菌丝黄褐色至褐色,少分枝,粗2.3-4μm。刚毛无或稀少,褐色。担子棒状, 4小梗。孢子近球形或广椭圆形,无色,平滑,6.5-7.5(8) μm×6.0-6.5μm。 | ||
| 生态习性:生于冷杉等针叶树活立木及阔叶树倒木上。 | 生态习性:生于冷杉等针叶树活立木及阔叶树倒木上。 | ||
| - |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 + |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 
|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危害冷杉类树木比较严重,引起白色腐朽。另外能产生草酸。水和甲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7.9%-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 |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危害冷杉类树木比较严重,引起白色腐朽。另外能产生草酸。水和甲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7.9%-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 | ||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哈尔蒂木层孔菌 拉丁学名:Phellinus hartigii (Allesch. et Schnabl) Imaz. 中文别名:哈尔蒂针层孔菌 同物异名:Fomes hartigii (Allesch. et Schnabl.) Bres.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木质,坚硬,多年生,无柄,侧生于基物上。菌盖半球形或马蹄形,4.5-9.5cm×5-14.5cm,厚4-12.5cm,初土黄色,后变黄褐色,灰黑褐色至深灰黑色,有明显的同心环棱和轮沟,老时龟裂。盖边缘厚而钝,黄褐色,有滑润感。菌肉锈褐色,厚1-3.5mm,木质。菌管多层,层次明显,同菌肉色,长1.2cm,表面粟褐色,较平整。管口小而密,圆形,壁较厚,每毫米5-6个。菌丝黄褐色至褐色,少分枝,粗2.3-4μm。刚毛无或稀少,褐色。担子棒状, 4小梗。孢子近球形或广椭圆形,无色,平滑,6.5-7.5(8) μm×6.0-6.5μm。 生态习性:生于冷杉等针叶树活立木及阔叶树倒木上。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危害冷杉类树木比较严重,引起白色腐朽。另外能产生草酸。水和甲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7.9%-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