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茗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54 2007年12月1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Renren12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49 2012年2月22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9行: 第9行:
理化性质:棕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孜然特征气味。 理化性质:棕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孜然特征气味。
-来源与制法:将伞形科植物枯茗干燥的种子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制得。 +来源与制法:将伞形科[[植物]]枯茗干燥的种子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制得。
毒理学依据:LD50,ADI:无限制性规定。 毒理学依据:LD50,ADI:无限制性规定。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名称: 枯茗油

英文名称: Cumin oil

详情: 主要成分:主要以对异丙基苯甲醛(枯茗醛)、α-蒎烯、β-蒎烯、对异丙基甲苯、β-水芹烯、对异丙基苯甲醇类物质为主。

理化性质:棕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孜然特征气味。

来源与制法:将伞形科植物枯茗干燥的种子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制得。

毒理学依据:LD50,ADI:无限制性规定。

质量要求:质量标准(FCC,Ⅳ)

色态 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香气 具有孜然特征气味

相对密度(25/25℃) 0.905~0.925

折射率(20℃) 1.500~1.506

旋光度 +3°~ +8°(20℃)

溶解度 1 mL精油溶于8 mL80%乙醇

重金属(以Pb计) 合格

用途与注意事项:辛香料。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可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配制各种食品香精。FEMA规定:枯茗在食品中的参考用量为焙烤食品,2500 mg/kg;调味品,300~3900 mg/kg;肉类,1000 mg/kg。

鉴定方法:以香气和折射率检验法判别。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