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粘粪锈伞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9:24 2007年3月2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04 2012年2月3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薄,初期卵圆或钟形,粘滑,淡白色,渐呈扁半球形至斗笠形,平展后中部稍突起,稍粘,浅褐色至淡灰褐色,中部褐黄色,有放射状细长条棱。菌肉薄,污白色。无明显气味。菌褶离生,密或稍密,不等长,宽0.4-0.5cm,初期粉白色,后呈锈色,边缘白色。菌柄细长,6-12cm,粗0.4-0.7cm,粉红白色,幼时上部表面有细粉粒,中下部有纵条纹,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孢子印锈色。孢子光滑宽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浅黄色,有明显发芽孔,12-16.2μm×7-9.5μm。褶缘囊体棒或泡囊状,宽纺锤形,28-45μm×12-40μm,盖囊体近棒状或洋梨形。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薄,初期卵圆或钟形,粘滑,淡白色,渐呈扁半球形至斗笠形,平展后中部稍突起,稍粘,浅褐色至淡灰褐色,中部褐黄色,有放射状细长条棱。菌肉薄,污白色。无明显气味。菌褶离生,密或稍密,不等长,宽0.4-0.5cm,初期粉白色,后呈锈色,边缘白色。菌柄细长,6-12cm,粗0.4-0.7cm,粉红白色,幼时上部表面有细粉粒,中下部有纵条纹,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孢子印锈色。孢子光滑宽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浅黄色,有明显发芽孔,12-16.2μm×7-9.5μm。褶缘囊体棒或泡囊状,宽纺锤形,28-45μm×12-40μm,盖囊体近棒状或洋梨形。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草堆、垃圾堆、牛马粪上群生。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草堆、垃圾堆、牛马粪上群生。
-分布地区:河北、北京、香港等。 +[[分布]]地区:河北、北京、香港等。
经济用途:据说可食,未记载有毒。 经济用途:据说可食,未记载有毒。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粉粘粪锈伞 拉丁学名:Bolbitius demangei (Quél.) P. A. Sacc. & D. Sacc.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粪锈伞科、粪锈伞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薄,初期卵圆或钟形,粘滑,淡白色,渐呈扁半球形至斗笠形,平展后中部稍突起,稍粘,浅褐色至淡灰褐色,中部褐黄色,有放射状细长条棱。菌肉薄,污白色。无明显气味。菌褶离生,密或稍密,不等长,宽0.4-0.5cm,初期粉白色,后呈锈色,边缘白色。菌柄细长,6-12cm,粗0.4-0.7cm,粉红白色,幼时上部表面有细粉粒,中下部有纵条纹,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孢子印锈色。孢子光滑宽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浅黄色,有明显发芽孔,12-16.2μm×7-9.5μm。褶缘囊体棒或泡囊状,宽纺锤形,28-45μm×12-40μm,盖囊体近棒状或洋梨形。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草堆、垃圾堆、牛马粪上群生。 分布地区:河北、北京、香港等。 经济用途:据说可食,未记载有毒。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