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碳酸钠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58 2009年6月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好吃懒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05:46 2011年1月1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下一个→
第3行: 第3行:
化学式Na<sub>2</sub>CO<sub>3</sub> 化学式Na<sub>2</sub>CO<sub>3</sub>
-白色粉末 。又称纯碱 、苏打 。熔点851℃,密度2.532克/厘米3,吸湿性很强 ,很容易结成硬块,在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 和 Na2CO3·10H2O 。碳酸钠易溶于水 ,是一种弱酸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碱性。存在于自然界(如盐湖)的碳酸钠称为天然碱,在古代便被用作洗涤剂和用于印染。+白色粉末 。又称纯碱 、苏打 。熔点851℃,密度2.532克/厘米3,吸湿性很强 ,很容易结成硬块,在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 和 Na2CO3·10H2O 。碳酸钠易溶于[[水]] ,是一种弱酸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碱性。存在于自然界(如盐湖)的碳酸钠称为天然碱,在古代便被用作洗涤剂和用于印染。
-1791年开始用食盐 、硫酸 、煤 、石灰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钠,是为吕布兰法,此法原料利用不充分、劳动条件恶劣、产品质量不佳,逐渐为索尔维法代替。1859年比利时索尔维用食盐、氨水、二氧化碳为原料,于室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将它加热,即分解为碳酸钠,此法被沿用至今。1943年中国侯德榜结合中国内地缺盐的国情 ,对索尔维法进行改进,将纯碱和合成氨两大工业联合,同时生产碳酸钠和化肥氯化铵,大大地提高了食盐利用率,是为侯氏制碱法。碳酸钠用于肥皂、造纸、洗涤剂生产,用作冶金工业的助熔剂、软水剂。 +1791年开始用食盐 、硫酸 、煤 、石灰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钠,是为吕布兰法,此法原料利用不充分、劳动条件恶劣、产品质量不佳,逐渐为索尔维法代替。1859年比利时索尔维用食盐、氨水、[[二氧化碳]]为原料,于室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将它加热,即分解为碳酸钠,此法被沿用至今。1943年中国侯德榜结合中国内地缺盐的国情 ,对索尔维法进行改进,将纯碱和合成氨两大工业联合,同时生产碳酸钠和化肥氯化铵,大大地提高了食盐利用率,是为侯氏制碱法。碳酸钠用于肥皂、造纸、洗涤剂生产,用作冶金工业的助熔剂、软水剂。

05:46 2011年1月11日的修订版本

即碳酸钠

化学式Na2CO3

白色粉末 。又称纯碱 、苏打 。熔点851℃,密度2.532克/厘米3,吸湿性很强 ,很容易结成硬块,在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 和 Na2CO3·10H2O 。碳酸钠易溶于 ,是一种弱酸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碱性。存在于自然界(如盐湖)的碳酸钠称为天然碱,在古代便被用作洗涤剂和用于印染。

1791年开始用食盐 、硫酸 、煤 、石灰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钠,是为吕布兰法,此法原料利用不充分、劳动条件恶劣、产品质量不佳,逐渐为索尔维法代替。1859年比利时索尔维用食盐、氨水、二氧化碳为原料,于室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将它加热,即分解为碳酸钠,此法被沿用至今。1943年中国侯德榜结合中国内地缺盐的国情 ,对索尔维法进行改进,将纯碱和合成氨两大工业联合,同时生产碳酸钠和化肥氯化铵,大大地提高了食盐利用率,是为侯氏制碱法。碳酸钠用于肥皂、造纸、洗涤剂生产,用作冶金工业的助熔剂、软水剂。


相关标准GB 10735-2008 第一基准试剂 无水碳酸钠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