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鲈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1:34 2008年5月2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Lab LAB (Talk | 贡献)

←上一个
00:40 2008年11月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undo)
JBG (Talk | 贡献)

下一个→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h]]+海鲈
-海鲈是一种滋味十分鲜美的鱼,它也经历着完全变性过程--从成熟的雌性变为成熟的雄性。这一变性过程通常是在海鲈5岁时进行的。海鲈有一种亚种,叫做"带状沙鱼",它们盛产于佛罗里达水域,这种鱼能够自体受精。+  sea bass
 +  亦称鮨。
 + 
 + 
 +  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多种鱼类的统称,大部分海生,见於暖带与热带浅水海域。约400种,其中许多为著名的食用鱼和游钓鱼。虽然鮨科鱼总称为sea bass,但仍各有hamlet、hind、cony、graysby、grouper、jewfish以及sea bass与bass之称。外型颇似鲈,身体多多少少呈长形,被有小鳞;尾直锐或圆。背鳍为重要特徵,包括前面的棘部与後面的软条部,两部分通常相连,有时则以V形刻痕隔开。
 + 
 + 
 +  海鲈为肉食性动物,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部分为活泼的泳者,馀如石斑鱼(grouper)等则较罕动。有些种类,如产於佛罗里达的条带砂鲈(Serranellus subligarius),为雌雄同体(雌雄两性生殖器官见於同一动物体);其他如石斑鱼等,则先以一种性别成熟,然後再变性。体型变化颇大,小者长仅数公分,大者如大石斑鱼(Epinephelus itajara)与固鳞鲈鱼(Stereolepis gigas)长约2公尺(6呎),重逾225公斤(500磅)。种间与种内的颜色变化亦多,有些还可变换数种花色;幼鱼或与成鱼的体色不同,栖於深水的个体可能比栖於沿海的同种个体红得多。
 + 
 + 
 +  狼鲈科(Moronidae)有时被视为鮨科的一个亚科(Moronidae,有时并用作鳞鲈科〔Percichthyidae〕的同义字),而包含12种左右分布在较北地区的海鲈,主要特徵为两个背鳍基部相连,栖於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及澳洲的温带水域。部分种类如斑纹鲈(Morone saxatilis或Roccus saxatilis),会溯河产卵;美洲白鲈(M. americana或R. americanus)也进入淡水产卵,在若干地区甚至永远栖於某些陆封的溪流与池塘。
 + 
 + 
 +  较著名的狼鲈包括︰欧洲狼鲈(M. labrax或Dicentrarchus labrax),分布在斯堪的那维亚至地中海区,常见於河口;斑纹鲈,美洲著名的食用鱼与游钓鱼,体带黑色条纹,重可达14公斤(30磅);白狼鲈(M. chrysops),产於美国东部河域,体带深色条纹;美洲白鲈,产於北美大西洋岸,最大者长可达38公分(15吋)左右,重达1.4公斤(3磅)。
 + 
 + 
 +  鮨科中具食用与游钓价值者有石斑鱼,产於大西洋西部,体呈灰、浅棕或浅黑色的黑海鲈(Centropristis striata),以及产於大西洋西部热带海域的灰鲈鱼(Petrometopon cruentaus)。
 + 
 + 
 +  海鲈是一种滋味十分鲜美的鱼,它也经历着完全变性过程--从成熟的雌性变为成熟的雄性。这一变性过程通常是在海鲈5岁时进行的。海鲈有一种亚种,叫做"带状沙鱼",它们盛产于佛罗里达水域,这种鱼能够自体受精。
 + 
 +[[category:H]][[category:鱼]]

00:40 2008年11月7日的修订版本

海鲈   sea bass   亦称鮨。


  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多种鱼类的统称,大部分海生,见於暖带与热带浅水海域。约400种,其中许多为著名的食用鱼和游钓鱼。虽然鮨科鱼总称为sea bass,但仍各有hamlet、hind、cony、graysby、grouper、jewfish以及sea bass与bass之称。外型颇似鲈,身体多多少少呈长形,被有小鳞;尾直锐或圆。背鳍为重要特徵,包括前面的棘部与後面的软条部,两部分通常相连,有时则以V形刻痕隔开。


  海鲈为肉食性动物,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部分为活泼的泳者,馀如石斑鱼(grouper)等则较罕动。有些种类,如产於佛罗里达的条带砂鲈(Serranellus subligarius),为雌雄同体(雌雄两性生殖器官见於同一动物体);其他如石斑鱼等,则先以一种性别成熟,然後再变性。体型变化颇大,小者长仅数公分,大者如大石斑鱼(Epinephelus itajara)与固鳞鲈鱼(Stereolepis gigas)长约2公尺(6呎),重逾225公斤(500磅)。种间与种内的颜色变化亦多,有些还可变换数种花色;幼鱼或与成鱼的体色不同,栖於深水的个体可能比栖於沿海的同种个体红得多。


  狼鲈科(Moronidae)有时被视为鮨科的一个亚科(Moronidae,有时并用作鳞鲈科〔Percichthyidae〕的同义字),而包含12种左右分布在较北地区的海鲈,主要特徵为两个背鳍基部相连,栖於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及澳洲的温带水域。部分种类如斑纹鲈(Morone saxatilis或Roccus saxatilis),会溯河产卵;美洲白鲈(M. americana或R. americanus)也进入淡水产卵,在若干地区甚至永远栖於某些陆封的溪流与池塘。


  较著名的狼鲈包括︰欧洲狼鲈(M. labrax或Dicentrarchus labrax),分布在斯堪的那维亚至地中海区,常见於河口;斑纹鲈,美洲著名的食用鱼与游钓鱼,体带黑色条纹,重可达14公斤(30磅);白狼鲈(M. chrysops),产於美国东部河域,体带深色条纹;美洲白鲈,产於北美大西洋岸,最大者长可达38公分(15吋)左右,重达1.4公斤(3磅)。


  鮨科中具食用与游钓价值者有石斑鱼,产於大西洋西部,体呈灰、浅棕或浅黑色的黑海鲈(Centropristis striata),以及产於大西洋西部热带海域的灰鲈鱼(Petrometopon cruentaus)。


  海鲈是一种滋味十分鲜美的鱼,它也经历着完全变性过程--从成熟的雌性变为成熟的雄性。这一变性过程通常是在海鲈5岁时进行的。海鲈有一种亚种,叫做"带状沙鱼",它们盛产于佛罗里达水域,这种鱼能够自体受精。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