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氏蜥鲛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当前修订版本
学名 Galeus eastmani
命名者 (Jordan et Snyder, 1904)
中文名 依氏蜥鲛
科中文名 猫鲛科
科号科名 014 Scyliorhinidae
模式种产地 off Izu, Japan 大陆名 伊氏锯尾鲨
栖息环境 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俗名 沙条
栖息深度 10 - 10 公尺 食用鱼类 是
有毒鱼类 否 观赏鱼类 否
最大体长 40 cm 经济性 否
台湾分布 东部、北部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沉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英文俗名 Gecko cat shark, Gecko catshark
型态特征
体型修长,近似圆柱形或稍纵扁。头平扁,头宽大于头高;尾部细长侧扁。吻端呈窄拋物线。眼大,椭圆形,下眼睑上部分化成瞬褶,瞬褶下方具一深沟。鼻孔斜列,位于口前,前鼻瓣具一个三角形突出,无鼻须;无口鼻沟。口宽大,弧形,口闭时齿暴露;上下唇褶发达;齿细小,5-7齿尖型,多行使用。喷水孔小,新月形,位于眼后。盾鳞细如绒化,3棘突3脊突。背鳍2个,小型,大小和形状略同,第一背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端相对;臀鳍低而延长,内角突出,未达第二背鳍下角后方;腹鳍大于背鳍;胸鳍宽而圆;尾鳍狭长,上缘具2纵行锯齿状大鳞,上叶颇发达;尾鳍下叶前部不显著突出,与中部连合呈倒三角形,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与上叶相连呈圆形。体褐色,体背具不显著之鞍状暗斑;背、尾鳍后端白色。
栖所生态
栖息于较深水域的底栖性鱼类,生态习性了解不多。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日本至东海,可能至越南、菲律宾。本省分布于北部及东北部海域。
渔业利用
主要以底拖网捕获,一般捕获鱼体较小,故以下杂鱼处理,偶有人加工成腌熏制品。